共情:人类最美的情感
发布时间:2020-03-10 浏览次数:169次
共情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心理咨询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共情。所谓共情(Empathy),又称同感、同理心、移情等,顾名思义,就是指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我们来想象一下,在我们想要安静时看见一个大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你可能会被吵得心烦意乱,恨不得马上离开;也可能会被他的消极的情绪所传染,感到难受和伤心;也可能会大声呵斥、让他不要再哭泣……如果你责骂了他,那么你可能又会生自己的气,为什么这样对待这个孩子?于是你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想想这个孩子是怎么了,要怎么让他停止哭泣……这些反应都和共情有关。
共情是人类最美丽的一种心理能力。科学家发现,新生儿就能够对其他婴儿的哭泣声音做出哭泣的反应,12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安慰悲伤的同伴,14~18个月时就能表现出主动的帮助行为。儿童自2岁起,看到他人哀伤,他们开始能够体会对方的感情,从而开始一系列与情感有关的活动:同情,抚慰,感动……
共情的两性差异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在电影院等场所看到,当男性和女性一起看情感类电影时,女性往往更容易感动落泪。确实,很多研究表明,女性的共情水平高于男性。一般我们会说,女性的情感更细腻,更容易与电影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与其有相同的情绪反应,因电影中人物悲伤而悲伤,喜悦而喜悦,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情绪分享处于共情的核心, 是共情最简单和最古老的一种形式。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女性在感知他人的时候会比男性更多的利用了镜像神经系统,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知觉-行动机制,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亲自体验还是观察他人情绪体验,都会激活相似的脑区。有研究者发现,当看见他人处于疼痛状态下的时候,女性的镜像神经系统有更大的激活,所以女性相对更容易产生共情。在另外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研究中,当面对他人的情绪的时候,女性的右外侧前额皮层有更加强烈的激活,而男性的左侧颞顶联合区激活程度更强,这表明男性能够更好地区分自我和他人,阻止他人情绪对自己产生影响。
内疚与共情
想像一下,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朋友约你一起吃晚饭,但是你晚上有社团活动必须要参加,尽管你也非常想答应朋友的邀请,但是无奈之下还是只能够拒绝。看着对方失落的样子,想必你也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和自责。
我们拒绝了别人的请求,尽管我们原本是不是带有恶意,我们都会将对方被拒绝的心情移情到我们自己身上来,感同身受地体会着被拒绝的滋味,好像我们反倒成了被拒绝的人一样。
说到对于内疚对我们的影响,想必大多数人还是只能想到消极的方面。然而,内疚其实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例如,我们感受到内疚的过程其实也是被训练着更加善解人意的过程,这会帮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更能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只有深切体会过内疚所带来的负罪感,才能促使我们在之后的交往中尝试转换表达方式,尽量减少因为我们的行为而给他人带来的伤害,从而帮助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心理学家丹尼尔·白特森提出了共情对于人类互助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他人的共情引发了我们去帮助别人,而这与自我的利益并不太大的关联,而是出于无意的行为结果。”所以下次,如果你再次感到了内疚,不要逃避,也不要沉溺,可以试着拥抱你的内疚。
我还是要说,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共情能力,那么他可能不仅仅是缺乏同理心的冷漠的人,还很可能有暴力的攻击行为,他对他人的情感往往是无动于衷,无法与他人产生一丝丝共鸣。试想,如果我们无法理解别人的情绪,无法体会生活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寡淡无味。
提高共情能力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提高共情能力呢?著名的护理学家Teresa 认为共情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至少你要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认同他人的观点
第二、不要对他人进行评论
第三、识别他人的情绪,并且尝试着与TA进行交流
第四、与他人一起感受
其实在这里一定要先分清楚共情与同情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高喊着“我该怎么办?我快要崩溃了!”的时候,一个人说:“哇!这太糟糕了!嗯……你要不要休息一下?”而另一个人说:“我知道这件事情很难解决,但你并不孤单,我也在这里!”你会喜欢哪个人?显然,你一定会走到第二个人这里。
因为,第一个人可能只是同情,而第二个人才可能叫做共情。共情是可以使人之间建立联结的,同情心却让人们失去联结。
当我们仅仅对人怀有同情时,我们常常会喜欢给别人一线希望。
比如当你说:“我失业了……”
一定有人会说:“哦,至少你还能够找到工作。”
比如你说:“我觉得我的恋爱关系非常的糟……”
一定会有人说:“至少你还有段恋爱可以谈”
听到这些回答,你可能会更加难过,或者默默地走开。虽然我们出于同情,想让事情变得好一些,但这却不能真正帮到你,也不能让你更加地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
要想真正理解一个人的情绪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才能让我们想去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也才能让我们不要去评价、甚至是批评他们。其次,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再者,我们要增加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这样我们才可能去设身处地,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情感。
最后,我们要学会接纳,接纳对方和对方的事情作为自己内心感受的一个部分。与他们共情时,有时候也可能会使我们自己也受伤,因为我们必须接纳对方的感觉,并联结到我们自己内心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那种感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并不是一些好的事情。
但是,无论怎样,请牢牢记住Brown博士说的,“‘回应’是很难让情况好转的,而真正能让事情变好的转机是彼此的‘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