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人际关系 > 相互沟通,有给有求,这才是所有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相互沟通,有给有求,这才是所有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20-05-29 浏览次数:179次

有很多人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只有自己才会受伤。这种想法根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恋情结。

“我是个善良耿直的人,不可能做出给别人带来伤害的事情,所以人际关系恶化完全在于对方,我之所以难过,是因为他们会伤害到我。”这类想法都是人际关系恶化的基本前提。这种话听来可能会有些残酷。

如果一旦拥有这种想法,就会陷入自我怜悯,受到伤害,从而让自己难受。同时还因得不到别人的安慰,觉得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可怜的人。这种自我厌恶情绪可能会变得更强烈。

认为只有自己受伤害的人们

金成民先生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愤怒和受害意识。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伤害,而且程度不浅。他认为,自己对他人全心全意,以礼相待,努力尊重对方的意见,也自认为给予了他人足够的关怀。

不过,人们却没有接受他的好意。至少和他自己的期待值大不一样。不,金先生反而受到了更多的无视和排斥。人们并没有礼貌地回敬他,也没有足够地尊重他,更不用谈什么关怀了。

他觉得,大部分人一开始还不错,但时间一久便露出了本来面目。金先生认为,周围所有的人都太过自私自利,为了拉拢人心而不择手段,完全不考虑对方的立场。

这些人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只会按自己的主张任意而行。这些人当中似乎只有金先生自己是受害者。这种想法让他越来越难受。每当看到那些给自己带来伤害,却若无其事有说有笑的人,他的受害意识和愤怒感就会突然萌生。有时这种感情会非常猛烈,连他自己都会大吃一惊。一想到如果某天自己无法控制这种感情而发生恐怖的事情,他就非常头痛。

此外,他还会经常产生自卑情结,譬如,为什么自己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这么无能,只会受别人欺负。他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无法正面应对那些看不起自己、伤害自己的人,最终也只有每天叹气的份——“我怎么会是这样没用的人”。

他有一个癖好,即每当进入诊疗室后会在入座前盯着我的脸看上几秒钟。开始我没有当回事,但后来发现他总是如此,我不得不问其中的原因。他反问道:

“难道老师也觉得我的视线让人不安吗?”

我回答说:“应该每个人都会这么觉得吧。”他随即回答道:“别人也经常会说我的视线让人不安。不过我也毫无办法,这个毛病跟了我一辈子了。”

“可能因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屡受伤害才变成了这副样子,所以我才会更加认真地观察对方,想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想知道对方会不会骗我,或者是不是表里不一。”

听完他的话后,我问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没有将对方看穿,他深深低下了头。他回答道,虽然知道这种方法没用,但就是改不了。这也说明他的受害意识已根深蒂固。我对他说,“看一两次是没办法知道对方内心的。你在认识我的过程中不也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吗?所以你那种只见一两次就渴望了解对方全部心理的心态仅仅是受害意识作祟罢了。”

姜敏雅同样是那种总爱抱怨人际关系中只有自己受伤的人。本来就没有几个朋友,只要在一起就会各吐苦水。就算是倾诉一下苦楚,对方也仅仅是表示同情而已。相反,当她们有心事时,看到别人同样的反应就感到遭人背叛。姜女士认为,既然是朋友就不该这样,所以自己会经常找借口不去聚会。

和家人们在一起也是一样。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非常忙碌,打开始就说不上相互体贴、相互关怀。常言道,难过时可以从家人那里取暖,但姜女士却并没有这种体会,反而因为家人受到了不少伤害。

她认为,作为兄弟姐妹当中的老小,自己却是最大的受害者。年迈的父母虽然没有经济能力,但已经出嫁的两个姐姐经常给他们生活补贴。每当这时,只有敏雅最受伤。在社会打拼了十年却连个存折都没有,恐怕这样的人只她一个了。

男友也不例外。开始倒也有过一段热恋时期,但相处三年,激情已退,现在见个面也没什么感觉了。而且,男友的情况更为严重。虽然会偶尔提及结婚,但敏雅这边并没有做好经济上的准备,男方也仅留一句“那就以后再说”。就这样,敏雅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异常敏感,吵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每当这时受更大伤害的人当然是她自己。因为相比男友,她对两人的关系怀有更大的不安,所以只能这样。

在她眼里,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过得非常自在,这个世界上,受到伤害、被人欺负的人只有她自己。这种想法越深,孤独感和受害意识便会越强烈,人际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由于受害意识过于严重,所以即使是丁点儿小事也能使她大发雷霆,严重时甚至言语攻击,于是人们渐渐与她疏远。没察觉到自己状况的敏雅只能天天生闷气:为什么受伤的只有我自己?

我也想得到那种关怀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受伤的只有自己,这和对他人期待过高不无关系,觉得对方至少要对我做到这种程度才行。不过,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这种期待基本不会得到满足。对方可不是我。所以,从一开始就不可能让对方了解我对他的期待值,从而全心全意地满足我。

当然,有人会反驳,对方只要对我充满理解和关怀,就能理所当然地做到那种程度。实际上一定也存在着这种人。

不过无论如何,不可能有那样一种每时每刻能看穿我心思,从而满足我期待值的人。我经常说,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也就是说,比起对方的欲望,自己的欲望肯定更为强烈。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中有共鸣神经细胞,所以才会产生共鸣和关怀。

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不是通过某一方即可单独实现的东西。相互沟通,有给有求,这才是所有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那么,这里也肯定存在特定的规律。如果一次性要求太多,就会让对方产生负担。这与我们吃东西时先吃开胃菜后吃正餐是一个道理……

文:杨昌顺


cache
Processed in 0.007834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