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感同身受,仍然尝试理解|失独父母可能会有哪些体验?
发布时间:2020-08-16 浏览次数:160次
来源 | 临床与咨询心理实验室(ID:bnuclinicalpsy)
作者 | 徐鑫
一部《地久天长》,把我们的目光都指向了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失独父母。3个小时的画面,30年的痛苦隐忍,引发的不仅是观众的泣不成声,更是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与了解。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融入、理解另一个人的经历。尤其是对方经历了失去独生子女这样巨大的痛苦,而我们没有相同的经历时,更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即使两个人经历了这样相似的悲剧,他们的反应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试图了解、理解失独父母的经历和情绪情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还是失独父母身边的亲朋好友,更好的了解与理解失独父母,才能提供可能的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而失独父母也应更好地了解自己,或许他们认为的自己不正常的反应,其实是每个失独父母也都会有的经历。下面是一些失独父母可能会共有的经历:尽管人们的反应肯定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父母在得知孩子的死亡时,通常都会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大家默认的自然规律是老人先于年轻人离开,父母先于孩子辞世。显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殇痛是有违人伦的悲剧。所以对于失独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的死亡不仅是不自然的,也是难以置信、不可理解的。就像毁灭性的地震摧毁了城市的房屋,孩子的离去也摧毁了失独父母的世界。孩子的死亡把父母驱逐到他们不想去的地方。他们会觉得:“我们(失独父母)在这里,但那些没有失去孩子的人在那里。他们还活着,我们却在死亡的路上”。一方面,他们主动选择远离其他人,远离过去熟悉的交际圈。就如同电影《地久天长》中的刘耀军夫妇远走他乡。另一方面,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不知道他们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很多人会觉得什么也不做总比做错了事好。所以导致了他们也被迫的远离了熟悉的生活交际网络。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什么比失独父母所经历的痛苦更大的了。有两个比喻很好的表达了这样的痛苦与折磨:“父母就像截肢者一样,必须开始接受失去孩子这一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对于截肢者来说,最初出血的残肢会愈合,身体上的疼痛也会消失。但他活在内心的痛苦中,知道自己的肢体永远不会再长出来。” (Klass, 1988, pp.12–13)“就好像有人进入了你的身体,从里面取出了一块肉,你不是真的必须要有这个才能活下去,但你知道那个洞就在那里,它总是在那里,永远在那里,这里永远缺一块。” (Rosenblatt, 2000b, p.77).由于丧子之痛过度沉重,失独父母可能无法做到负重前行。他们找不到以往的快乐与兴趣爱好。无论是工作还是社交,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可能他们都无能为力。这是失去孩子后,失独父母对极端的痛苦事件都会有的反应,不应该被视为精神症状的征兆。大多数丧失亲人的人,包括失独父母,往往报告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心理上的痛苦减轻了。但对失独父母来说,失去孩子这个事情永远不会完全从意识中消失。时间可能会减少哀伤的强度和频率,以及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但是很多父母还是会时不时的体验到,失去孩子这个事实和痛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概是每个失独父母的心理写照。尽管孩子不在了,但是很多父母会依然与孩子保持着心理上的联结。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是在这里,会依然在吃饭时给孩子留个碗筷,会旅游时带上孩子的照片等等。这也是失独父母中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失去孩子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其中有些人,经历的痛苦和生存的挣扎,可能会伴随着成长。成长并不意味着已经没有痛苦了。在这种失去孩子的情况下仅仅是提及成长的可能性,都有可能会被失独父母视为冷漠无情,他们对提到的所谓的积极转变非常排斥与厌恶。这就提醒临床医师与治疗师注意,失去孩子本身,是一件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是一个完全的痛苦事件。但是他们在与无法承受的灾难做斗争,努力的生存的过程中,可能获得了某方面的改变,例如:对相似经历的人更有同情心;更坚强的面对生活中其他的困难;更加珍惜自己的伴侣等等。就像《地久天长》中反复说的“都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我们都渴望与所爱之人地久天长。当所爱之人在身边时,好好珍惜。但当所爱之人离开时,我们不得不面对时,也要努力做到不负自己,活出自己的天长地久。Tedeschi, Lawrence G., & Calhoun, L. G.(2004). Helping bereaved parents: A clinician’s guide. New York:Brunner-Routledge.Rosenblatt, P.C. (2000). Parent grief:Narrativesof loss and relationship. Philadelphia: Brunner/ Mazel.Calhoun L G , Tedeschi R G , Cann A , et al.Positive Outcomes Following Bereavement: Paths to Posttraumatic Growth[J].Psychologica Belgica, 2010, 50(1-2):125-143.(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对作者和资料来源方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