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让情绪守护你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2-01-21 浏览次数:112次
研究表明,虽然那些积极乐观的人在自评中都以为自己更善解人意,更有同理心,但实际上,他们体察他人情绪的能力比忧愁抑郁的人更低,特别是,快乐的人对极端的痛苦、抑郁的理解和感受最差——也就是说,快乐的人并不能很好地共情别人的痛苦。
所以,无论是要达到某个目标,还是过好这一生,仅仅靠“正能量”、“乐观”是远远不够的。
悲伤 | Sadness
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会发现蓝色的小人——悲伤(Sadness)是真正的主角。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丧失的电影——当Riley要离开明尼苏达,搬家到旧金山,离开往日的朋友,她感到被悲伤笼罩着。她在和家乡道别,也是和自己的童年道别。
造成悲伤的,往往是人生的转变,比如环境的转换、灾难、丧失。我们常常会在听到一个消息,比如要被迫离开家乡、亲人离世时,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瞬间滚落。
虽然悲伤看起来像是一种缓慢的、淡淡的感情,但实验证明,悲伤会造成我们的生理唤起,使我们的身体在面对丧失时变得活跃。加州伯克利的研究表示,悲伤的状态造成的大脑变化,会使得一个人的记忆更加深刻,收集信息、细节的能力会变得更强。
而且,悲伤是一种不会传染的情绪,它是属于个体的。相反,集体悲伤还容易使人们更快地恢复。
在你感到悲伤时,很多人会劝你:忘掉那些悲伤吧,多想想开心的事情。但其实,悲伤是不会消失的,你只能选择面对。
而且,悲伤的特殊性在于,它往往比其他的情绪持续的时间更久一些,也会更深刻一些。因为真实的悲伤会让你面对现实,体验生命,从而知道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
当你悲伤时,可以坐下来,哭泣90分钟——实验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最容易让你心情变好的哭泣时间。
厌恶 | Disgust
在你年幼的时候,一定会有某种特别不爱吃的食物,就像Riley在面对绿色的西兰花时,厌恶的小人就会跳出来。厌恶的情感,往往是针对某一特定事物的:你会厌恶某一种菜品,某一种风格,或者某一个人。
在心理学领域,一个和厌恶联系紧密的概念是“恐惧症”(phobia)。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来源于恐惧的,但实际上,恐惧症往往和厌恶有着更深的联系,因为厌恶比恐惧更加出自本能。当你害怕蜘蛛、老鼠、血、伤口、公交车上的陌生人……是你的本能的厌恶在抵抗它们。
当你感到厌恶时,你实际上在迅速地对周边的事物、环境下判断。这是一种面对可能威胁时的防御模式:使你避开可能的惊恐,从而免于伤害、污染、感染的情绪。
恐惧 | Fear
因为恐惧考试失败,所以拼命复习;因为恐惧受伤,所以远离危险。在强烈的负性情绪中,恐惧是一种信号,它传递的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恐惧实际上是对身体或情绪上的危险的一种本能回应,它在提醒你:小心。
和厌恶不同,恐惧关乎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莫名其妙的”恐惧。但其实,这些恐惧背后也是有原因的。比如,你表面上是害怕某个事物、某种空间和场景,其实是因为,和这些事物、环境相关,你有着相关的记忆、创伤。
如果在当时,你过分地压抑了自己的恐惧,你的恐惧并不会真的自己消失,而是会埋伏在你内心的角落,当你长大成人,就会转移到其他的人和事身上。当有些触动你内心深处情绪的事件出现时,你的情绪就会爆发,甚至可能通过潜意识来干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工作效率、社交能力。我们发现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好,却不知道是情绪的干扰在作祟。
所以,恐惧是一种特别需要直面,并可以用来自我分析的情感。不妨分析一下,你害怕的究竟是什么?说不定你能够战胜它。
愤怒 | Anger
最后来说说愤怒,这是最为强烈的一种负性情绪。在一些人的“常识”中,愤怒被视为不理性、具有破坏性的,会打乱我们逻辑思考的节奏,是人际关系的杀手。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在亲密关系中,愤怒可能是一种抵抗——对于他人越界行为的抵抗。关系中的边界是非常重要的,越亲密的关系可能越隐藏着越界的危险。有的父母会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而在爱情中,我们也会觉得对一个人爱得太深,好像“失去了自我”,不断退让你的底线。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愤怒是对你自己的一种警告,腾起的愤怒是在告诉你,你已经被入侵了。
研究证明,愤怒的情绪表达并不会破坏理性的思考,相反,它有助于我们建立理性的思考。UCLA的实验证明,在愤怒状态下的人,反而更愿意接触和原先观点不同的看法,减少偏见,做出理性的决策。
2009年的研究表明,那些更强大、更有吸引力、更成功的人,往往更善于释放愤怒。原因在于,愤怒的一大作用是帮助我们表达出“被低估”的感情。如果你没有得到你应得的东西,自怨自艾并没有什么作用,适当释放出愤怒的信号会是对自己的有效保护。因此,适当地运用愤怒,你更有可能被这个世界公平相待。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是基本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不可能选择一种而忽视其他几种。它们也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快乐不能脱离悲伤而单独存在;如果我们对悲伤视而不见,也就不能拥有快乐。对于每一种情绪来说,首先都要理解它们,最终才能触及它们的核心。所以,要记住以下几点:
1. 每一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它们不能用单纯的“好”或“坏”来评判。
2.“有情绪”比“没有情绪”要健康得多。
3. 处理情绪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来源:心理学空间
本文仅用于分享心理学知识,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 The End —
如果你正在被抑郁、焦虑、愤怒、烦躁等情绪所困扰,并想对自己进行探索。你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帮助你解决问题,打开心结。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