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典视觉心理学理论已经分崩离析
发布时间:2025-09-03 浏览次数:3次
长期以来在心理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某理论走向崩塌,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成长的环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 “真实看待世界的方式”?
杜克大学的多尔萨·阿米尔(Dorsa Amir)在接受人类学训练期间,着迷于缪勒-莱尔错觉(Müller-Lyer illusion)。这种错觉很简单:一条长长的水平线两侧都有箭头。箭头是向内指向还是向外指向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对线条的感知长度——当箭头指向内部时,人们倾向于认为线条较长,当箭头指向外部时,线条较短。
图中显示了缪勒-莱尔如何使两条等长的线看起来有不同的长度,因为箭头状的尖端指向内部或外部。
最有趣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家显然发现了这种错觉的一些非凡之处:只有欧洲和美国的城市居民会上当受骗。在非洲和菲律宾接受调查的群体中,这种错觉效果不佳,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阿米尔认为这种简单的错觉只在某些文化中有效,而在其他文化中无效,这一想法迫使他研究文化如何塑造心灵。阿米尔说:“我一直认为这很酷,对吧,你认为非常明显的一件基本事情是,不同文化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但这项基础研究——以及为解释它而提出的假设,即Carpentered-World Hypothesis 木匠世界理论,即说长期住在人造物世界的人对直线和正角更易有视错觉。缪勒-莱尔错觉也是一种木匠错觉——现在受到了广泛的争议,包括阿米尔本人。这让像她这样的研究人员质疑——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文化如何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有一种颇具影响力的解释认为:这些 “鳍状图形”(指缪勒 - 莱耶错觉中线段两端的箭头结构)会被解读为三维凹凸拐角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 这种三维拐角常见于人们站在实体建筑外部或内部时所能观察到的形态。
当研究员马歇尔·西格尔(Marshall Segall)和他的同事在20世纪60年代对缪勒-莱尔错觉进行跨文化实验时,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来解释奇怪的结果:建筑风格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测,木工特征的流行,如矩形空间和直角,训练了富裕工业化文化中人们的视觉系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穆勒-莱尔错觉。
木匠世界假说开始流行。心理学家在不同文化中测试了其他涉及直线和线性视角的错觉,发现了类似的结果表明:一个人成长的文化或环境可以塑造他们大脑的视觉系统,并真正影响他们看世界的方式。这也被称为文化副产品假说(cultural by-product hypothesis)。
事实证明,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阿米尔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认知科学家的查兹·凡尔斯通(Chaz Firestone)沟通后了解到,其他的一些缪勒-莱尔错觉的研究与她在研究生院得到的人类学解释相矛盾。这两位研究人员最近汇编了一系列反对这一说法的证据,并在《心理评论》上发表了他们的论点。
Amir, D., & Firestone, C. (2025). Is visual perception WEIRD? The Müller-Lyer illusion and the cultural byproduct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Review.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rev0000549
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线条弯曲时(甚至当根本没有线条而点取而代之时),这种错觉仍然有效,这表明这种错觉的效果并不依赖于木工的标志。更令人信服的是,终身失明并接受晶状体置换手术的孩子在视力恢复后不久就容易产生这种错觉。甚至一些动物,如鸟类、鱼类、爬行动物、昆虫和非人类哺乳动物,似乎也会上当受骗。似乎我们对缪勒-莱尔错觉的易感性不是来自共享的视觉环境,而是来自更先天的东西。
该错觉存在于生态环境迥异的多个物种中,可通过自然场景的统计规律得以解释,即便刺激物不含直线(甚至完全不含任何线条),该错觉依然会产生,且在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中也会出现,先天失明者在恢复视力后,同样会体验到这种错觉。
那么,是什么解释了开创性的“木匠世界理论”研究的结果呢?阿米尔和凡尔斯通写道,这些可能是“这些结果很可能(甚至极有可能)源于‘不符合现代方法论标准的研究操作’—— 包括剔除‘不便解释的数据点’、未开展恰当的统计检验等。” 研究者们还发现,即便在当时,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也存在极大的不一致性。
许多心理学家现在认为,文化或环境不太可能影响像视觉的基本特征(如深度、对比度和线条的检测)这样古老而基础的大脑过程。但文化可能会影响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看待世界的方式。阿米尔说,一些结果表明,更复杂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和注意力,是由我们的成长环境所引导的,这会影响我们在周围世界所看到的东西。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迈克尔·弗兰克(Michael Frank)和他的团队研究了美国和中国人之间的感知和认知差异。去年发表在《实验心理学杂志:概述》上的研究结果喜忧参半。研究人员在艾宾浩斯错觉中没有发现强烈的文化差异,在这种错觉中,圆圈的感知大小受到周围圆圈大小的影响。
艾宾浩斯错觉(Ebbinghaus illusion)是一种相对尺寸感知的视觉错觉。两个大小相同的蓝色圆圈位于中心,右圆圈被较小的白色圆圈包围,而左蓝色圆圈被较大的白色圆圈环绕,导致眼睛的错觉,使左蓝色圆圈看起来比右蓝色圆圈小。
但他们确实发现,在更依赖于注意力和解释的视觉任务之中存在文化差异。当中国参与者被要求描述他们刚刚看到的图像时,他们倾向于描述背景而不是前景中的物体,而美国参与者则相反。例如,给定一辆红色自行车在充满活力的草坪背景下的图像,中国参与者将专注于提供有关绿草的细节,而美国参与者将描述红色自行车。
弗兰克尔解释说:“在我们的研究中,产生差异的任务往往涉及了语言描述和缓慢、费力的推理过程。”
研究人员很难确定文化的哪些方面在推动这些更高层次的差异。一些跨文化心理学家指出,东方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可以解释这些结果,但弗兰克仍然持不可知论。研究顾问苏米塔·查特吉(Sumita Chatterjee)也是如此,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了研究文化对视觉感知影响的博士学位。
查特吉说,将特定文化群体的行为与更大的概念联系起来总是“有过度概括的风险”。“严格地将一系列行为归为‘东方’和‘西方’等特定类别,会让我们看不到行为差异背后的真正原因。”
同样,阿米尔说,当将感知差异与文化的特定方面(如木工或集体主义)联系起来时,研究人员应该认真思考他们真正衡量的是什么,避免做出太多假设,尤其是那些涉及自身文化之外的假设。
例如,在最近一篇尚未经过其他研究人员同行评审的预印论文中,一个团队发现纳米比亚农村的Himba部落成员与英国和美国城市地区的参与者在视觉注意力和感知方面存在差异。当观看一幅名为保险箱错觉( Coffer Illusion)的复杂黑白图像时,Himba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图像的圆形部分,而城市参与者首先选择矩形部分。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将这种差异归因于每组建筑形状之间的差异。
保险箱错觉( Coffer Illusion)图形看起来似乎是由许多个矩形按照一定规律形成的网格。 但是,这是一种错觉。 事实上,图中除了矩形之外还隐藏了一种圆形,它位于在画面中垂直线与水平线叠加地方。
“我确实认为,研究跨文化认知的普遍呼吁非常重要。”阿米尔说,“有些事情可能会有所不同,有些事情可能不会,但仔细的研究可能会揭示两者。”
一些倡议正试图做到这一点。Frank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学习变异性网络交流(LEVANTE)项目,以改善跨发展学习和认知的跨文化比较。他还参与了大型团队科学项目,如ManyBabies,该项目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组聚集在一起,分享方法和数据。
“关键的是,在所有这些努力中,都有‘本地’代表,这意味着研究团队包括来自被研究群体的个人,”弗兰克说,“这些问题非常棘手,但我很高兴我们正在作为一个领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