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表达共情的七个步骤
发布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87次
共情能帮助我们维持在一个高度觉察又耐心专注的位置——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称这种态度为“急需努力的心情”。
詹姆斯相信,如果能做到既深切地关心生活全局,又关心自己当下的体验,那即使身处最险恶的境遇,我们也能知道如何找到脱身之路。他通过自己的登山经历来强调一定要相信自己和他人。
共情跟詹姆斯所说的“信念”是同义词,是指内心感觉到的那种平静的确定感,能对自己和他人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有了共情,我们可以跟自己和他人说:你能做到。我就在你身边,我不会让你摔倒的。如果你跌倒了,我会帮你重新站稳,跟你一起攀越高山。
共情最持久的特征就是集中注意力,关注焦点。如果焦点有了偏差,目光有了转移,有了“我不在乎”的态度,那共情很快就失去了根基。共情必须随时准备好随着焦点进行移动,哪怕这个移动意味着平移,甚至后退。
学习表达共情——就是把你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能够直击他人内心和灵魂的言语——需要自我觉察、细心反思和大量实践。
表达共情有有七个关键步骤:
1.使用开放式问题
问开放式问题是在表达共情,因为这样能传达出对每个人独有的反应和回复的尊重。这相当于你先交出控制权,允许他人把你引领到他想要或者希望你去的地方,而不是你努力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
封闭式问题就像是把他人关在门外。它会带来一场权力游戏,回答问题的人得去琢磨要不要反驳这个问题里面自带的答案。
2.放缓节奏
“一般认为,在生理唤醒水平很高的情况下,会伴随有感知焦点的收窄。”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情绪而“失明”了,变得只关注于战斗还是逃跑。
3.不要匆忙做出评判
共情是想要为行为提供一个更深层的理解方式。共情能把想法和感受关联到特定的事件上。共情会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我们的身体可以收听到他人身体的信息。有心理学研究者把共情定义为“一种易于激发别人产生类似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状态”。
生理同步提醒我们,我们的头脑(情绪)和身体(躯体反应)之间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心情能被身体的生理反应所改变。
共情就是一种整合的头脑——躯体反应,想法和感受之间就是通过共情神经系统的反应进行相互作用的。
5.向过去学习
我们需要去知道并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要明白旧有模式、评判、理论和理想化是如何影响着当下所发生的事情的。当我们学会把过去和现在分开来看时,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事情。
“当一个充满自我怨恨的人猛烈抨击你的时候,想想真正的原因。愤怒经常源自长期的屈辱或恐惧,而那段历史跟你毫不相干。你只是恰好在一个不对的时间出现在一个不对的地方。不管对方怎么指责你,都不要为别人的不安全感买单。”
想清楚真正的原因意味着:除了尊重他人的过去,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过去。过去尚未解决的任何冲突都会被带到当下的互动中。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6.让故事充分展开
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
愤怒通常是其他情绪的外衣——失望、受伤、沮丧、怨恨、缺陷感或无助,暴露出这些情绪会让人觉得很危险。愤怒是感知到脆弱感和无力感的表现。愤怒和敌意行为的驱动力几乎都是因为个体感觉到没有被理解。
共情会让我们一起站在悬崖——深层的情绪所在的地方——边上,相信我们的关系能把我们带到安全之地。
7.设定边界
共情能让我们不带偏见地去倾听事情表层下面的意义;而要做到不带偏见地倾听,就必须设定边界。设定边界不是说我们要对他人不在乎,或者让自己不受他人痛苦的影响;相反,设定边界是为了能给对方客观的回应,为此,我们有必要保持自己的抽离状态。
共情很需要客观性来维持它的平衡。在共情的指引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介入是必需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从而维持一个介入和抽离之间的平衡。
选自《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
转自心理学空间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