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化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73次
自性化及其发展
申荷永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自性化(individuation)或自性化过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性的概念。你若是问荣格心理分析家们一个问题,心理分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恐怕就是自性化了。
荣格用自性化这一概念,所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过程: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
安德鲁·塞缪斯(Andrew Samuels)在其《荣格心理分析评论词典》中,在比较了自性化与自性(self)、意识自我(ego)和原型(archetype)以及意识性(consciousness)和潜意识(unconscious)等概念的关系与整合意义之后说,
“自性化过程是围绕以自性为人格核心的一种整合过程。换句话说,使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他或她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女。”
从荣格1921年出版的《心理类型》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最初对于自性化定义的表达。其基本的特征是:
1,自性化过程的目的,是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2,自性化接受和包含与集体的关系,也即它不是在一种孤立状态发生的;
3,自性化包含着与社会规范的某种程度的对立,社会规范并不具有绝对的有效性。
塞缪斯曾在评介自性化的时候,揭示出其另外一个层面的意义,或人们所崇尚的自性化的阴影:
“深入于内在世界及其奇异的意象,会产生趋于自恋的危险。需要考虑的另一种危险是,伴随着自性化过程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包括反社会的行为,甚至是某种精神性的崩溃。由于移情在心理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采用炼金术的术语,我们需要补充的是,自性化是一种逆行运动。”
荣格在许多不同的背景中对自性化现象的描述,都与他个人的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他对炼金术以及炼金术者心理状态的研究,尤其是他自己的“曼荼罗”体验。对于荣格来说,“曼荼罗”就是自性的显现,“曼荼罗”也包含着自性化的发展。
因此,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化或自性化过程,也就带上了某种宗教性的色彩。荣格在一次回答提问时曾这样说:“自性化是一种神性的生活,正如曼荼罗心理学清楚地表现的那样。”
国内有些学者,把荣格的自性化(individuation),望文生义地翻译为“个体化”。这是有背荣格的本义的。
荣格说,“我使用‘自性化’这一概念,是要表示这样一种过程,在其中,一个人变得‘不可—分割’,也即成为一个独立的不可分的整合,或‘整体’”。
在荣格后期的著作中,他自己也提到区分整合与自性化时所存在的某种困难,荣格说:
“我一再注意到,自性化过程容易和自我的意识化相混淆,并随之把自我认作自性,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这样自性化就仅仅是自我中心和自发的性欲(auto-eroticism)……自性化并不与世隔绝,而是聚世界于己身。”于是,自性化的思想是在强调和突出某种独特性,而不是强调集体性的考虑和责任。但是,自性化又确实意味着更好并且更加全面地实现集体特性。或者用荣格自己的话说,“
自性化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自性剥去人格面具的虚伪外表;另一方面,消除原始意象的暗示性影响。”
从临床心理分析或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自性化并不是由分析家所引起的,分析家不能将自性化给予病人,也不能要求病人自性化的出现。一位好的心理分析家所能做的,仅仅是创造一种能够促进自性化过程的环境,并且以其所能表现的耐心和同情在旁守望。
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中,自性化被看做是一种源自无意识自然发生的过程。作为心理分析家,并不能任意干涉,尤其是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来妄加干涉,不管是促进还是阻碍。
然而,整个心理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潜意识的表现,包括认识与理解梦和原型意象的象征性意义,以及认识与理解自己的阴影,沟通自己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等,都是与自性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实际工作。在这种意义上,心理分析家仍然是积极与主动的。
转自心理学空间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 The End —
如果你正在被抑郁、焦虑、愤怒、烦躁等情绪所困扰,并想对自己进行探索。你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帮助你解决问题,打开心结。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025-86602001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