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拜昂的容纳功能理论及其对精神病的理解

心理学家及流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拜昂的容纳功能理论及其对精神病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3-10-04 浏览次数:65次

拜昂的容纳功能理论及其对精神病的理解


摘  要:拜昂是20世纪后半期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思想家和实践者之一。他继承了克莱因的投射性认同的思想,将其扩充、深化、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容纳理论。拜昂认为,容纳是母亲和婴儿最早的沟通方式,也是病人与精神分析师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模式。在心理病理学方面,拜昂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在咨询室中引起了一场分析师如何理解患者的革命。

【作  者】吕英军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10097

【期  刊】《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2010年第3期99-103,共5页

【关 键 词】客体关系 容器 被容纳者 精神病

【基金项目】江苏省"333工程高级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拜昂的容纳功能理论及其对精神病的理解

一、引 言

拜昂(Wilfred Bion,1897~1979)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是克莱因学派第二代成员或后克莱因学派的主要代表。1932年,他来到塔维斯托克诊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此后便开始了他的精神分析研究与治疗生涯。1945年他开始接受克莱因的分析,很快成为克莱因的重要支持者。拜昂在克莱因投射性认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对新的术语容器(the contmner)和被容纳者(the contained),创立了人际互动的容纳功能理论。克莱因认为,投射性认同主要是在个体在幻想中进行的,但在拜昂的理论中,投射性认同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即反复发生在容器和被容纳者之间的一种关系。这个转变对临床的影响很大。拜昂强调,分析师应该像婴儿的母亲一样吸收、接纳患者的投射。如果分析师能够修正这些投射,给予它们意义和真实感,然后患者就能够再次内射这些投射,从而加强他的内心世界。拜昂的容纳功能理论是其对精神分析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同时也是拜昂理解精神病、情绪发展以及精神分析技术等的基础。

二、容纳功能观

拜昂把"容纳"(containment)界定为外部客体(如母亲或治疗师)将另一个人(如婴儿或患者)投射的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转变为可以忍受和有意义的内容。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涉及所有不能被容纳的"过量"(too muchness)的状态,例如,对新生儿的心理来说难以承受的感觉、情感、动机、原思想(proto-thoughts)等。拜昂将其称作贝塔(beta)元素,而将转化后的产物称为阿尔法(alpha)元素。拜昂认为,外部客体是那些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的"容器",一旦容器将这些心理状态转变为可忍受和有意义的形式,这些转变后的状态就代表着"被容纳者"。

(一)贝塔元素和阿尔法元素

贝塔元素代表的是原始情绪体验的感觉印象,它不是现象而是物自身(things-in-them-selves)。拜昂将其描述为"……物自身相混合的客体,抑郁迫害的情感和内疚以及与灾变感相联系的人格方面"。拜昂以两种彼此独立的方式来使用贝塔元素这一术语:一种是把贝塔元素作为新生儿刚开始的情绪经验的感觉印象,等待着阿尔法功能的处理,以使其转变成能够被体验、思考、容忍、梦、压抑的客体;另一种方式是,贝塔元素表示那些因其代表着预期的心理灾变而被拒绝进入的情绪经验的感觉印象。这些感觉印象被否认和再次投射,最终变成了奇异客体(bizarre objects)。

拜昂认为,贝塔元素这一概念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只是对目前尚未加工资料的一种描述方式。这些未加工的东西,是没有被赋予意义或未被命名的感觉印象。它们在心理被当作外来的异体,只适于被排出或排泄。因为它们不能被思考,不能以语言词汇表达,也不能产生意义。然而,贝塔元素却具有潜在的治疗功能。由于贝塔元素是思想从中产生的最早的基质,因此拜昂将它看作是"寻找思考者"的原思想。这一假设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价值。由于存在贝塔元素,“精神病患者才有能力引发分析师的情绪。患者的联想是企图引发解释或其他反应的贝塔元素,但不是因为需要精神分析的解释,而是需要制造一种情绪的涉入”(involvement)。分析师由于具有幻想能力,因而被期望能够接受这些贝塔元素,作为这些原始思想的思考者发挥作用。

阿尔法元素是阿尔法功能的产物,它由视觉表象、听觉模式、嗅觉模式等感觉印象组成。阿尔法元素可以以记忆的形式存储,可以被进一步转化和抽象化,从而最终用于产生梦思(dream-thought)、意识思想、清醒时的潜意识思考(unconscious waking thinking)、梦、接触障碍、记忆以及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在拜昂看来,阿尔法元素本身不是思想或梦,而是一些可能成为思想或梦及其情绪衍生物的东西。一旦这种转化能够完成,母亲或分析师就会将阿尔法元素返还给婴儿或患者。这一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婴儿或患者获得了认识情绪体验即梦或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他先前不曾具有的。阿尔法元素与贝塔元素根本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两个重要区别。一是阿尔法元素可以运载和传送意义,而贝塔元素则不具有这种功能。二是阿尔法元素之间能够彼此结合或联结在一起,而贝塔元素则不能相互联结在一起或与其他任何事物相联系。

拜昂提出的阿尔法元素与贝塔元素是两种假设性的实体,它们可能并未真实存在,但这种假设便于讨论那些感觉范畴的非人类思想性的东西,即贝塔元素,也便于讨论那些已经成为思想的东西,即阿尔法元素。

(二)阿尔法功能

拜昂假设,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从没有思想的贝塔区域向初具思想雏形的阿尔法元素阶段移动,关键在于母亲或分析师身上存在着一种阿尔法功能(alpha function)。阿尔法功能是一个抽象概念,用来描述"将感觉信息转化成阿尔法元素的能力"。它"为心理提供材料以产生梦思,这种梦思能够辨别睡眠或清醒、意识或无意识之间的不同,并赋予其一种认同感和自我感"。

阿尔法功能是母婴之间亲密关系的产物。在通常情况下,婴儿不能够自己加工感觉信息,因而他需要将原始感觉信息到母亲的体内,并依靠母亲的阿尔法功能将其转变成自己在以后可以使用的阿尔法元素。拜昂用消化道的隐喻说明了阿尔法功能的这种作用。食物在消化道被消化吸收,之后转化为生长的营养原料,如氨基酸、糖、脂肪酸等。阿尔法功能就相当于消化道,它可以加工处理那些婴儿无法忍受的原始感觉。在正常发展中,借助母亲的阿尔法功能,原先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经修正之后被返还给婴儿。与此同时,婴儿还会将母亲的阿尔法功能作为部分客体内射。阿尔法功能的内射增加了婴儿的忍耐力,使他能够等待和忍受诸如缺少乳房这样的挫折,具有了体验和容纳经验的能力。如果阿尔法功能出现障碍而不能发挥作用,那么个人意识到的感觉印象和体验到的情绪仍然保持不变,产生拜昂所称的贝塔元素。

(三)容器与被容纳者

拜昂1959年在《对联结的攻击》中首次提到这对概念,用它们来表示母亲处理婴儿"原始的攻击和嫉妒"的过程,他说:"投射性认同使得在一个足以容纳他的感受的人中考察他自己的感受成为可能"。

克莱因曾经描述过与婴儿恐惧的修正有关的投射性认同的一个方面。婴儿投射其心理的一部分,即他的坏的感受给一个好乳房,之后在适当的时候,它们被移走并再次内射。在它们寄居好乳房期间,它们被修正,因而再次内射的客体就能够被婴儿所忍受。从上面的理论中,拜昂抽象出一种容器和被容纳者的观念。客体可以被投射入到容器里,而容器可以接受被投射的客体。容器与被容纳者概念是对应于精神分析现实的一种抽象模式,它代表了一种精神分析元素,与诸如阴道一阴茎、嘴一乳房、思想者一思想之类的概念,或排泄一保留、记忆—遗忘等模式相联系。容器与被容纳者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联结:(1)共生的(commensal),意指容器与被容纳者两者彼此受益。例如,婴儿从交流的经验中得到好处并达成心理的成长,母亲也得到了好处并等到成长。(2)共栖的(symbiotic),意指容器与被容纳者之间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未受影响。在这种关系中,两个客体来到一起,展现他们的相似性,但保留各自的特性。(3)寄生的(parasitic),在这种关系中,容器与被容纳者所产生的联系对彼此都有破坏作用,他们之间是一种松散、没有凝聚力的关系。在理想的情况下,容器与被容纳者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为了彼此的利益而互相依赖,而且不会伤害对方"。

"容纳"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它涉及具有情感关系的两个人。拜昂的容器与被容纳者观念在养育孩子以及心理治疗情境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在拜昂的理论看来,婴儿常常被极端的且未调节的情感所淹没,并且会通过哭泣、喃喃自语表达出来。父母接纳婴儿的这些感觉、包容它们、调节它们,赋予其意义,然后返还给孩子。孩子最后将会内化这些过程并学会容纳自己的情绪。父母不只要容纳孩子不悦的情绪,也需要观看他们的游戏,分享他们的快乐,而且给于热烈的赞扬,对父母与孩子双方来说,这都是一种更令人喜悦的容纳功能。在精神分析治疗中,治疗活动至少部分地依赖于分析师容纳患者的程度,有效的分析不仅要使原先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更加能够忍受,而且还应该增加患者自己处理自身无法忍受的心理状态的能力。也就是说,适当的容纳应该不仅有助于患者忍受当前的心理状态,而且还要有助于他在没有外部客体帮助情况下更好地忍受未来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

三、对精神病的理解

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学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更是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导向的学派中,在精神病的诊断、解释和治疗方面最具影响力的首推以克莱因、拜昂等人为代表的英国客体关系学派。拜昂吸收了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心理病理学思想,将他们的发现和基本观点置于一种不同的框架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对精神病的理解。

(一)精神病的机制

拜昂把精神病(主要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看作是先天倾向(inborn disposition)的混合物与母亲不能包容婴儿的死亡恐惧的结果。在他看来,精神障碍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婴儿或患者过度的破坏性的憎恨、妒嫉等先天倾向;另一方面是环境不允许婴儿或患者使用分裂和投射性认同机制。

1.有害的先天倾向

拜昂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人格的一部分必然是精神病性的。所有人格的精神病部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禀赋,它使得具有这种禀赋的个体必然会以一种显著不同于没有这种禀赋的个体的方式度过偏执一分裂样心态和抑郁心态。这些共同的特征是:"(1)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冲突从未得到解决;(2)毁灭性的冲动超过了生的冲动而居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破坏性巨大,甚至爱的情感都被其淹没,并且转向了施虐狂;(3)对内部和外部现实以及有助于意识到它们的心理的所有方面的憎恨,运用微小的分裂和过度的投射性认同来摧毁它们,从而产生了一种半死不活的心理状态;(4)作为结果,出现了对即将到来的毁灭的持续恐惧;(5)完全不能忍受挫折。"具有上述倾向的婴儿怀有令人恐怖的坏客体,它将人格的焦虑提高到一个可怕的水平。这种婴儿的处境与具有较好的先天倾向的婴儿非常不同。后者能够面对并认识他的挫折,而且运用原始的思维的前身来修正它们。例如,哭着要母亲,直到她来。而不太幸运的婴儿则不能面对他的处境,通常会做出逃避反应。

这种有害的先天倾向导致从生命之初就形成了一种精神病人格。从那时起,他的人格的精神病部分和非精神病部分将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拜昂认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理解精神病。在人格的精神病部分心理既不能思考,也不能知觉。而一旦心理不再是思考的、知觉的心理,那么它所运用的投射性认同不仅是过度的,而且也是异常的。换句话说,投射性认同不是被用于与客体的正常的交流,而是被用于排空和根除自体和客体的意识。它们被负载了大量的敌意,它们是摧毁自体和客体的直觉知识基础的武器。

2.母亲阿尔法功能的破坏

拜昂提出了一种关于母亲作用的容纳模型。他的天才之处就在于看到了母亲具有容纳、修正婴儿投射的能力,即具有一种他所谓的阿尔法功能。通过母亲的阿尔法功能,婴儿的恐惧和焦虑得到了缓解和减轻,贝塔元素被转化成能够在婴儿自己的心理被消化的阿尔法元素。但是,当这种功能出现障碍,母亲拒绝接受婴儿投射的时候,婴儿就不得不接受他自己投射的未修正的恐惧自体和经验,从而出现了精神病性的"莫名的恐惧"。拜昂认为,精神病过程涉及婴儿分裂和适当投射的能力,而分裂和投射的缺乏源于缺少一个适当的容器以包容婴儿投射的东西。

母亲阿尔法功能的失败是环境和婴儿内在特质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环境可能会拒绝婴儿使用最基本的交流形式,即投射性认同。拜昂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母亲不能够忍受婴儿的投射,她要么拒绝投射物进入她的内部,要么是通过成为源自婴儿情感内射的焦虑的牺牲品而作出这种反应。拜昂认为后一种方式必定是极少数的,而拒绝是主要的。当一种创造性的联结不能在两个参与者之间形成时,"两个客体就不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心理客体"。而且,动力性的或创造性地思想就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如果母亲能够接受婴儿的情感并保持一种平衡,那么婴儿对母亲与自己之间的联结的攻击就会减弱,但不会消失。这是因为婴儿朝向毁灭、憎恨和嫉妒的倾向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严格的原始超我,他破坏了正常的关系。精神病婴儿似乎"被憎恨和嫉妒所控制,它是由婴儿发现母亲虽体验到了他的情感,但仍然能够保持一种舒服的心理状态所激起的"。婴儿的嫉妒会歪曲母亲接纳投射的能力,当母亲移除婴儿的焦虑时,婴儿感到

她剥夺了自己的东西,却没有返还给他。婴儿的憎恨和嫉妒使他们将母亲的接受能力视为对自已心理的贪婪的吞噬,把母亲平静的心理状态当作敌对的冷漠。

(二)人格的精神病部分与非精神病部分的分界

拜昂的精神病理学观点注意到了从精神病到非精神病的连续体。拜昂认为人格的精神病部分总是与人格的非精神病部分共存。人格的一个部分通常支配着其他部分,它们具有不同水平的自我组织、机能和稳定性。因此,一个被诊断为精神病的人仍然存在着隐藏的人格的非精神病部分。

拜昂认为,挫折是精神病状态的主要决定因素,不能够忍受本能驱力的挫折是患者拒绝现实,产生精神病的主要因素。拜昂把忍受或不能忍受挫折视为区分精神病与非精神病的一个基本因素。他认为,婴儿出生时就具有对将满足他需要的客体,即乳房的预期,当乳房满足了他,在婴儿被满足和使满意的范围内,这种特定的经验不会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如果预期遇到了挫折,那么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在某种程度上,结果依赖于患者忍受挫折的能力。如果患者能够忍受挫折,那么他最终将发展出思想。反之,当对挫折的忍耐力很小或没有时,获得满足的能力就会受到妨碍。由于任何一种完美的事物都不会完全满足,因而这种不断增加的不满意也增强了挫折,导致不断地大量使用投射,再次内射坏的、未经修正的贝塔元素。患者感到它们不仅是坏的,而且"甚至比坏的更坏"。期望、敌意和挫折增加,内射的是一种可怕的材料,它作为坏的、否定性的损害客体将自己安置在婴儿的心理。在不能忍受挫折的情况下,患者的主要目的似乎是逃避挫折。患者采取了使自己摆脱对他来说是与挫折不可分离的客体的步骤,这些步骤使他准确地抛掉了他希望逃避的东西,即未被思考能力所缓和的紧张和挫折。逃避手段的反复使用导致了恶性循环,即有系统地消除阿尔法加工,排除了从经验中学习的所有可能性。在咨询中,"对于精神分析师来说,要在被设计用来逃避挫折的过程和那些被设计用来修正挫折的过程之间做出选择,这是关键的决定"。

拜昂进一步指出,精神病人格与非精神病人格的基本区别是大量地求助于投射性认同,但这时候的投射性认同是一种病理性的形式。投射性认同是所有联结或心理关系的原型,正常的投射性认同是人格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它是一切交流的根源。在正常的个体中,投射性认同变得精炼,它的强度和频率都会减少,而且会出现其他的交流方式。但是,在病理学的情境中,它变得过度和漫无止境。拜昂认为,在精神病人格的发展中,正常的投射性认同从来没有被允许,由于正常投射的失败,严重的恐惧知觉助长了原始的超我,它使得经由投射获得的关系甚至更困难。所有的患者都不顾一切地寻找通过投射而获得的联结,投射反映了一个分裂客体的歪曲,因为他们从来就是不被需要的,患者似乎只知道通过病理性的投射性认同进行交流。

(三)对联结的攻击

拜昂首次提到这一概念是在1957年,他将其作为理解为什么精神病患者或人格的精神病部分总是呈现出某种对现实的意识,尽管这种极端的攻击指向了他们的言语思维。拜昂感到,这些攻击的方向不是指向现实本身的,而是指向了言语思维。在弗洛伊德看来,言语思维代表了现实的感觉印象与意识,也就是外部现实与内部现实之间的现存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如果这种联结被破坏了,那么思考和客体关系会出现障碍,而现实的意识仍然保留。

拜昂把对"原始的乳房或阴茎"的攻击和分裂看作所有对联结的攻击的范型,并且还将投射性认同机制描述为心理试图摆脱这种攻击所造成的碎片的方式。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投射性认同就成为他们能够获得联结或交流的唯一的形式。他们通常是一些在孩提时代就体验了死亡的"莫名恐惧"的患者,这种恐惧没有被他们的母亲很好地接受和容纳。在以后的生活中,这些情感变成了憎恨,并在移情中被体验到,似乎它们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分析师是一些既不能接受他们的抱怨,也不能使他们的症状减轻的人。因此,拜昂说"患者与分析师之间或婴儿与乳房之间的联结是投射性认同的机制"。对这一联结的破坏性攻击源于对患者或婴儿来说是外部的事物,即分析师或乳房。当患者极力摆脱对他的人格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的死亡恐惧的时候,他就会分裂这种恐惧并使之进入分析师的体内。很明显,患者认为,如果它们被允许安置在分析师的体内,那么就有足够长的时间由分析师的心理对之进行修正,然后就可以安全地内射。但是,在分析中,患者感到有某种客体(主要是分析师)拒绝他使用他感到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唯一的交流方法,因而对分析师充满敌意。患者会越来越不顾一切地、强烈地试图将它们强加给分析师,表现出一种无由来的对联结的攻击,其结果将导致患者的投射性认同及其发展过程的恶化。

总之,拜昂像克莱因学派的其他学者一样强调母婴、医患之间的关系,他把一种系统的观点带进了精神分析的术语体系,创立了独特的容纳功能理论,并以此来理解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在他看来,所谓的精神分析的本质,也就是精神分析师作为一个容器,接受并加工患者的无法忍受或接纳并投射给分析师的心理内容,然后患者再将被分析师容器转化加工过的内容内化的过程。在精神分析过程中,这一过程不断重复,使患者的内心世界发生改变。应该说,拜昂是精神分析学家中认识到投射性认同的人际维度与内部心理维度的第一人。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



cache
Processed in 0.009657 Second.